期刊目录

百期回顾 ||《海交史研究》第11至20期目录(1987—1991)

1.jpg


11.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卢   苇: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和形成

莫任南:“海上丝路”研究札记

徐明德:论十六世纪浙江双屿港国际贸易市场

庄国土:清初(1683-1727)的海上贸易政策和南洋禁航令

高伟浓:唐宋时期中国东南亚之间的航路综考

邓端本:顿逊考

陈鹏、郭慕良、李玉昆:天妃史迹的初步调查

杨钦章:海神天妃故事在明代的西传

杨  强:天妃信仰之属性及其他

范金民:郑和下西洋与南洋华侨

庄为玑:试论郑和与王景弘之死

陈   琦:王景弘简论

自强、幼雄:蒲寿庚是否任过平章政事

蒂贝特;努尔/译:《阿拉伯航海文献》导言

р.у.蒙果维;姚丹、陈磊/译:东南亚缝合船初探

12.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叶文程、芮国耀: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外销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成冬冬:中国泉州市舶司设置九百周年纪念会暨中国历史上的市舶制度与海外贸易学术讨论会

林忠干、王治平、卢保康:闽北宋元瓷器的生产与外销

张浦生、程晓中:略述明代青花瓷器的外销

詹姆斯·瓦特/撰,杨琮、林蔚文/译:东南亚的中国贸易陶瓷器

汶   江:元代的开放政策与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

刘   成:论明代的海禁政策

王心喜:江南地区远古居民航渡日本试论

赵   丰:古代中朝丝绸文化的交流

聂德宁:《诸蕃志》中的“番商”与“舶商”辨析

陈坚红:关于唐代广州港年外舶数及外商人数之质疑

邱   克:评《中国远古与太平印度两洋的帆筏戈船方舟和楼船的研究》

廖大珂:谈泉州“蕃坊”及其有关问题

华同旭:船用水时计及泉州出土椰壳等讨论

[英]刘南强/撰,林悟殊/译:华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

13.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孔宝康:我国古代市舶制度初探

陆   韧:论市舶司性质和历史作用的变化

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关探源

《宋代草市镇研究》即将出版

郭宗保:市舶制度与海关制度比较──兼谈陆地边关与海关有关的问题

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陈存广:“舶”与“市舶”及其他──从训诂角度纵谈市舶史有关问题

《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一书出版

杜石然:宋元算书中的市舶贸易算题

连心豪:略论市舶制度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苍松:市舶管理在海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从宋代广州和泉州的海外贸易谈起

邓端本:论明代的市舶管理

吴振华:杭州市舶司研究

谭启浩:明代广东的珠池市舶太监

《古刺桐港》一书即将出版

朱   江:唐代扬州市舶司的机构及其职能

征购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启事

周振鹤:宋代江阴军市舶务小史

[日]土肥祐子:陈偁和泉州市舶司的设置

沈玉水:略论福建市舶司的迁司问题

陈自强:月港督饷制度述要

施存龙:上海“江海关”始设港口论证

许毅明:泉州海关的设立及其历史演变

杨钦章:从若干碑铭看清代中前期泉州的海关及贸易

刘志成:厦门海关、泉州海关、泉州海交馆调查组:泉州海关史迹调查

戴  和:清代粤海关税收的考核与报解制度述论

陈希育:清朝海关对于民间海外贸易的管理

[日]渡边纮良:关于建炎四年在福建施行的通商法

张  健:宋元时期温州海外贸易发展初探

黄盛璋:明代后期海禁开放后海外贸易若干问题

林仁川:明代中琉贸易的特点与福建市舶司的衰亡

李金明:试论明代海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孙光圻:论洪仁辉案

朱鉴秋:略论我国古代航海图的发展与海上交通贸易的关系

韩振华:论中国船的船料及其计算法则

沈福伟:苏州刘家港的历史变迁

宋   岘:古代泉州与大食商人

林家劲:宋代南海航线的溽洲──兼论《萍洲可谈》

中国历史上的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

14.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汶   江:唐代的开放政策与海外贸易的发展

文维义:祝贺《海交史研究》创刊十周年

杨钦章:伊斯兰教墓碑

陈达生、杨钦章:伊斯兰教墓葬挡垛石

毛起雄:唐朝海外贸易与法律调整

夏秀瑞:唐宋时期中国同马来群岛各国的友好贸易关系

钱   江: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

马文宽:非洲出土的中国钱币及其意义

李文俊:“中国皇后”号──到达中国的第一艘美国商船

[日]三上次男/撰,郑国珍/译,黄波/校译:冲绳出土的中世纪中国陶瓷──求证中世纪冲绳与中国陶瓷贸易的接点

林   松:泉州──我国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的主要发祥地(纪念泉州市舶司设置九百周年)

陈国强:泉州回族与伊斯兰教、阿拉伯人

《新编郑和航海图集》出版

陈达生:论蕃坊

郑樑生/撰,徐建新/译:中国地方志中的倭寇史料

李步青、王锡平:登州港的变迁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吴聿明:太仓元、明航海史迹考略

金秋鹏:天妃信仰与古代航海

林更生:古代从海路外传的植物与生产技术初探

袁   丁:东莞却金亭碑小考──明代中泰交往之实例

陈长城:莆田涵江发现摩尼教碑刻

庄景辉:泉州罗城址考辨

成冬冬、陈达生:泉州市鲤城区东海乡水漈村发现的伊斯兰教石墓盖

15.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朱杰勤:《中国古代航海史》序

《古代中国与亚非地区的海上交通》出版

杨钦章、叶道义:船舶石制碇泊工具初考──从泉州湾新发现的三块石碇谈起

杨   琮:也论中国樯帆之始

陈尚胜: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

晁中辰:论明代实行海禁的原因──兼评西方殖民者东来说

陈柯云:关于明清(鸦片战争)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

陈坚红:清代中暹贸易及其活跃广东经济的作用

严   仁:唐代扬州的市舶事务与“所由”

罗桂环:西人对福建植物的考察述略

徐恭生:从浦添碑刻看中琉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航海史》出版

[日]冈崎敬/撰,严晓辉/译,梅华全/校译:福冈市(博多)圣福寺发现的遗物──中国大陆舶来的陶瓷和银铤

[韩]崔光南/撰,郑仁甲、金宪镛/译:东方最大的古代贸易船舶的发掘──新安海底沉船

[韩]尹武炳/撰,张仲淳/译:新安打捞文物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韩]郑良谟/撰,程晓中/译:新安海底发现的陶瓷器的分类与有关问题

16.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王连茂:继往开来,为海交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纪念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三十周年

朱杰勤:中国航海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陈高华:海交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宋伯胤:交通•理解•比较研究

席龙飞:多学科重大科学研究的组织者──祝贺泉州海交史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

金秋鹏:继续努力挖掘、整理、宣传中国的海洋文化

沈福伟:发扬中国文化的海洋传统

黄展岳:广州汉代考古与海交史研究

陈佳荣:晋江与香江──过去、现在和未来

[德]傅吾康;杨钦章:刺桐城和中国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希腊]约翰•罗克斯;杨淑美:中国商船开辟了丝绸之路

朱展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馆札记

傅宗文:后渚古船──宋季南外宗室海外经商的物证

[澳]杰罗米•格林/撰,张瑞璧/译:泉州宋代古船

[韩]金在瑾/撰,冯宝胜/译:中国古船

[美]休•R•克拉克/撰,姚丹、陈磊/译:唐宋时期的泉州──城乡关系专例研究

[瑞典]翁拙瑞/撰,林悟殊/译:我对晋江摩尼教草庵的考察

[英]约翰•福斯特/撰,杨钦章/译:刺桐城墙的十字架

[日]中田吉信/撰,曲鸿亮/译:中国伊斯兰史研究状况──以宋元时代史迹研究为中心

[澳]唐纳德•莱斯利、艾哈马德•尤素福/撰,晓正/译:《泉州伊斯兰教石刻》书评

陈鹏鹏、郭慕良: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三十周年记事(1959-1989年)

《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海港—明州》出版

17.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朱杰勤: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外关系史辞典•序》

《明代海外贸易史》出版

莫任南:中国药物西传考

刘昌芝:郑和下西洋引进的珍稀动植物研究

喻常森:海交史札记

邓端本:试论元代的海禁

苏松柏:论明成祖因循洪武海禁政策

李金明: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陈尚胜:明朝后期筹海过程考论

庄国土:论清朝舰队巡历海外华埠

黄国盛、谢必震:清代闽海关重要史实考略

戴国华:东南亚古陶瓷研究综述

[日]松浦章/撰,徐建新/译:明末清初中国商船带到日本的海外政治情报

[韩]崔光南/撰,李国清、张丽明/译:南朝鲜新安沉船的保护研究

[日]江本义理/撰,章彬/译:水下考古──出土文物的保存方法

朱杰勤教授逝世 

18.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卢茂村:从朱然墓的出土文物谈吴国海上丝绸之路

廖大珂:宋代牙人牙行与海外贸易

李建民:长沙窑──中外交流史的积淀

赵立人:“纲首”与“客纲客纪”释义

赵立人:达奚弘通出使海外考

陈自强:就《华夷变态》谈康熙年间海外交通贸易的若干情况

李仲均:赵汝适与《诸蕃志》

杨师群:宋代印度洋麻离拔国辨正

羽离子:元代拂林及爱薛生地地望辨正

徐云根:明清时期我国与爪哇海上针路

周益群:读《两种海道针经》札记

袁晓春:略谈蓬莱元朝战船及登州港

黄荣春:甘棠港位置探索

周梦江:从苍南摩尼寺的发现谈温州摩尼教

庄为玑:文莱国泉州宋墓考释

陈延杭:国内第一座郑和庙调查

《温州港史》出版

《船舶与航海百科全书》出版

《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出版

《中国经济特区简志》出版

19.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王连茂:明清时期闽南两个家族的人口移动

丁正华:论徐福东渡的历史意义

海交史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议

谢必震:明清册封琉球论略

戴一峰:论鸦片战争后清朝中西贸易管理征税体制的变革

陈尚胜:近来别具一只眼  另察中国衰弱源──简评李金明博士《明代海外贸易史》

陈希育:宋代大型商船及其“料”的计算法则

法鲁克·埃尔一巴兹;公宗鉴:鲜为人知的法老陵墓丧葬船

许在全: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

刘铭恕:蒲寿庚家谱始祖蒲宗孟及其性行

傅宗文:刺桐港史初探(专著连载之一)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史》出版

虞浩旭:明州港研究的重要成果──评《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海港─明州》

程德鲁:涵江又发现摩尼教残碑

20.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陈   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菲、美之间的文化联系

万   明:郑和下西洋与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兼论郑和远航目的及终止原因

杨国桢:明代闽南通琉球航路史事钩沉

李金明:明代后期海澄月港的开禁与督饷馆的设置

陈延杭:古越族的舟船文化与中华木帆船的形成

陈鹏、林蔚文:中国古代东南沿海水上居民略论

陈铁凡、[德]傅吾康:《西山杂志》节文质疑──据《文莱国宋墓考释》征引之一节

林少川:渤泥“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新考

龚延明:文莱国宋墓“判院蒲公”索解──兼评《西山杂志》(手抄本)的史料价值

李天锡:侨批业与海外交通

[法]苏尔梦/撰,林永传/译:十九世纪印尼泗水地区围绕福建功德祠的礼俗之争

喻常森:元代官本船海外贸易制度

陈希育:清代的海外贸易商人

傅宗文:刺桐港史初探(专著连载之二)

陈达生:祝贺《爪哇的十字路口:爪哇通史》出版

《中国帆船与海外贸易》出版

投稿邮箱

hjsyjbjb@163.com

来源:《海交史研究》编辑部

图文编辑:王绮蓉

二审:陈少丰

三审:林   瀚


电话:0595-22100727   传真:0595-22118683   Email:zghjsyjh@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425号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闽ICP备18025519号-1  
中国海外交通研究会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