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

百期回顾 ||《海交史研究》第21至30期目录(1992—1996)


1.png



2.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王子今:秦汉时期的东洋与南洋航运

陈佳荣:宋元明清之东西南北洋

李玉昆:中琉关系史研究述略

莫任南:刘宋时遣使来华的迦毗黎国在南亚何处

陈学文:明清时期华侨对菲律宾开发的贡献

羽离子:唐代穆护及其首次遭逢灭教

施存龙:唐五代两宋两浙和明州市舶机构建地建时问题探讨(上)

连心豪:中国海关起源刍议

许毅明:闽海关(福建常关)历史沿革初探

王   杰:黄骅──徐福船队的出发港

徐晓望:福建古代的制糖术与制糖业

庄国土:十八世纪中荷海上茶叶贸易

魏娅娅:中国近代植物油出口贸易衰落原因之浅析

黄赞雄: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技术的外传

陈   炎:沉痛悼念恩师朱杰勤教授

席龙飞:庄为玑教授关于郑和及其宝船研究的通信

陈尚胜:“我以著述献中华”──深切怀念郑鹤声教授

东   阳:读林仁川副教授新著《福建对外贸易与海关史》

袁晓春、王茂盛、刘卫国:登州古船博物馆



3.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席龙飞:世界航海先驱郑和与西方诸航海家的比较研究

谢   方:郑和海外用兵略论

孙光圻:《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古代造船文明与航海文明

陈延杭:《马可•波罗游记》中刺桐海船的探讨

陈达生: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见证——泰国猜耶出土瓷碗和扬州出土背水壶上阿拉伯文图案的鉴定

卢   苇: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和海上丝路的繁荣

周中坚:明遗民东渡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林金水:艾儒略与明末福州社会

许金顶:法商魏池在闽招募华工述评

施存龙:唐五代两宋两浙和明州市舶机构建地建时问题探讨(下)

林远辉、张应龙:潮州樟林港史略(上)

庄为玑、郑学檬、庄景辉、侯真平:《海上集》编前小记、序、编后记

[法]米歇尔•皮拉左里/撰,程存浩/译:阿曼苏哈尔遗址出土的中国陶瓷

[韩]李昌亿/撰,李进萍、袁晓春/译:关于新安沉船重叠嵌接型船体结构和流体特性研究

《中外关系史辞典》出版

《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出版


4.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林乃燊:略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林士民:唐、吴越时期浙东与朝鲜半岛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之研究

童家洲:试论关帝信仰传播日本及其演变

陈伟明: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文化交流述论

韩行方:明崇祯朝册封琉球始末考辨

傅朗、谢必震:《明实录》中确有“洪武二十五年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的记载

李少雄:清代中国对琉球遭风船只的抚恤制度及特点

王   侠:北沃沮人东渡日本考

刘希为:唐代海外交通发展的新态势及其社会效应

周庆南:御笔碑和宋代明州造船业及外贸

沈定平:明代南北港口经济职能的比较研究

林远辉、张应龙:潮州樟林港史略(续)

[新加坡]王赓武/撰,李原、钱江/译:没有帝国的商人──侨居海外的闽南人

王连茂:元代泉州社会资料辑录



5.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王   杰: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管理官员创置于汉代

廖大珂:略论宋元时期的纲首

林仁川:明代福建同安的海上贸易——读《洪芳洲文集》

《海洋交通与文明》(论文集)即将出版

童家洲:明末清初中日私商贸易与华侨

李金明:清代经营海外贸易的行商

王寒枫:《圣经》上的海上贸易图

陈   炎:澳门港在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兼论中西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林庆元:简论西学传入中国的社会环境及其媒体

程绍刚:Chinchco地理位置新考──Chinchco即漳州 

朱亚非:论明初外交使节

赵立人:葡萄牙人在广东沿海早期活动的地点

庄景辉:陈埭丁氏回族汉化的研究

陈尚胜:开拓创新 立论严谨——陈信雄《宋元海外发展史研究》评介

刘铭恕:泉州宋代沉船陶瓶用途之推测

杨恩霖:泛论中德文化关系:十七、八世纪



6.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郑鹤声:冯承钧对中国海外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贡献

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

刘洪石:谁先到达美洲——羽夷、地望、族属、文化特征及其迁徙

吴聿明:关于古代刘家港港区问题的论证

彭德清:徐福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航海家——介绍《徐福师船考证及船模研制》一文

陈延杭:徐福师船考证及船模研制

林伟功:空海入唐求法福州行止处所新探

谢   方:郑和生卒年及赐姓小考

林金民、吴怀民:艾儒略在泉州的交流与传教活动

陈自强:海外贸易商业资本的代言人——评清代前期三位漳州学者的海外贸易思想

连心豪:唐绍仪与中山港建设

杨冬荃:中国招抚琉球史实考

郑山玉、蔡先杰:旅日华商“泰益号”若干问题考察

陈伟明:明清外销瓷的工艺与文化特色

[印尼]苏玛拉·亚德阿曼/撰,陈丽华/译:印度尼西亚发现若干德化窑青花瓷盘

臧振华、林建红:澎湖群岛的拓殖

谭启浩:广东省海康县出土粤海关收税铜砝码

袁晓春:韩国珍岛发现中国宋朝独木舟

张松柏: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出土的也里可温教瓷质墓碑

蒋维锬:莆田《祥应庙记》碑述略

丁毓玲:“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泉州召开



7.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江道源、陈美明:思想观念对15-16世纪中西航海业发展的影响

薛梅丽: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学术研讨会

杜   瑜:北方港发展缓慢的历史地理因素

李永先:千童城遗址和徐福东渡出海港考辨

樊文礼:登州与唐代的海上交通

廖大珂:唐代福州的对外交通和贸易

喻常森: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元代海外贸易》出版

席龙飞:对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研究

陈佳荣:陈洪照《吧游纪略》——清初记述爪哇的另一要籍

许永璋:关于层檀国使者访华次数问题

廖楚强:论华侨的形成与发展

童家洲:浅论日本华侨、华人的佛教信仰与中日文化交流

曾丽民:泉州与琉球的民俗关系

李玉昆:妈祖信仰在北方港的传播

照那斯图:元代景教徒墓志碑八思巴字考释



8.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彭德清:在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薛梅丽:中国古代船模研制中心工作会议

陈高华:元代的航海世家澉浦杨氏——兼说元代其他航海家族

徐明德: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程   浩:论广州港在广州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蒋维锬:清代商帮会馆与天后宫

郑山玉:侨乡族谱与华侨华人问题研究

郑炳山:反对法商魏池在闽掠夺华工的一些补述

秦大树: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的中国陶瓷

吉亚卡•哈雷特/撰,陆芸/译:模仿与启示:中国和巴士拉之间的陶瓷贸易

韩振华:宋元时代传入泉州的外国宗教古迹

谭启浩:《粤海关志》的一处辨误

[日]伊原弘/撰,曲鸿亮/译:关于潮州城市发展的转机

杨恩霖:席勒剧作“徒朗多”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中国船模研制中心船模



9.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卢   苇:朱杰勤教授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贡献

薛梅丽:泉州抗战历史资料展览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李亚明: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徐恭生:明初福建卫所与郑和下西洋

徐晓望:八次下西洋的王景弘

林士民:论宋元时期明州与高丽的友好交往

许孟光:明州与高丽的交往以及高丽使馆

丘   进:海外竹枝词与中外文化交流

[英]约翰•盖伊/撰,丁毓玲/译:纳格伯蒂纳姆和泉州已消失的寺庙

林庆元:洋务派聘用洋员及其分布

施存龙:三千年前云台山“羽夷”能乘独木舟漂航抵达美洲吗?

王心喜:中国古代海船深水测量技术考述

陈   筱:泉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探

叶恩典:新发现的日据台湾前期张家渡台证件初考

陈延杭:郑和宝船模型



10.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庄国土:从丝绸之路到茶叶之路

陈   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为纪念亡友泰国史专家葛治伦教授逝世一周年而作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出版

李建毛:长沙窑瓷与丝绸之路

陈尚胜:论明朝月港开放的局限性

黄   挺:海禁政策对明代潮州社会的影响

黄锡之:历史上的苏州海外贸易

李金明:明初泉州港衰落原因新论

韩振华:泉州涂门街清真寺与通淮街清净寺

泉州在海外交通史上的历史古迹、文物研究之一

陈衍德:试论菲律宾华人的宗教组织

郭金彬:《盘珠算法》《数学通轨》及其传入日本

许金顶:倭寇之患与福建民俗

[意]吉尔哈特•卡彼坦/撰,袁晓春、刘莉/译:中国与希腊古代双爪石杆木碇的比较

纪宗安:朱杰勤先生学术系年

林华东:日本福冈珍藏的日明贸易船旗

安克骏:海交史研究的新硕果──评《古代山东与海外关系史》



11.png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江道源:政治权力与中世纪末的中西航海业——兼与“中国没有经济动力论”商榷

杨   琮:西汉闽越国与日本及南洋的交往

张树枫:中日交通话源头

王心喜:日本“遣隋使”研究

林家恒:古代福建对日贸易与文化交流

郑国珍:中琉历史商贸交往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徐恭生、谢必震:论郭汝霖《重编使琉球录》的史料价值

傅   朗:陈侃使琉球及其《使琉球录》的影响

宁志新:唐代市舶使设置地区考辨

方祖猷、俞信芳:五代宋明州市舶机构初建时间及演变考

金秋鹏:略论牵星板

陈延杭:从鉴真渡日船舶看唐代造船水平

[美]何翠媚/撰,陈丽华/译:曼谷的华人庙宇:19世纪中泰社会资料来源

陈   炎:风范彪千秋 英名传万代──沉痛悼念先师姚楠教授

魏志江:中国海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新成果——评刘迎胜教授近著《丝路文化:海上卷》

李玉昆:泰国华侨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力作——《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

《广州港与广州》出版



投稿邮箱

hjsyjbjb@163.com


来源:《海交史研究》编辑部

图文编辑:王绮蓉

二审:陈少丰

三审:林  瀚



电话:0595-22100727   传真:0595-22118683   Email:zghjsyjh@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425号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闽ICP备18025519号-1  
中国海外交通研究会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