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海交史研究》改版寄语

改版寄语


    40年前,我国的海交史研究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领域,而1978年《海交史研究》的创立无疑是学术界的幸事。《海交史研究》以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为依托,在几任主编朱杰勤、陈高华、钱江、刘迎胜以及副主编林文明、金秋鹏、王连茂、李玉昆、陈达生等先生的辛勤耕耘下茁壮成长,成为一份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刊物,至今已出版74期。它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凝结着几位先生和编辑部同仁的心血,同样也离不开学术界同仁的支持与努力。

     《海交史研究》对我而言,更加不陌生,由成为它的读者、作者到今天的主编,毫不夸张地说,《海交史研究》是我学术成长的摇篮,学术出彩的舞台。

因此,我珍视它,对它有着天然的亲切感。特别是接下主编一职,我尤感重担在肩,但仍将兢兢业业,与本刊同仁秉承过去办刊宗旨,携手努力开拓新的局面,为海交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随着学术界对海洋文明历史不断深入地探讨,尤其是2013年国家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海交史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更加丰富,研究领域也从对东亚海域、环南海贸易圈、印度洋海域、地中海地区等海域的区域化关注,扩展到跨越海域边界的综合交叉研究,同时从全球视野观照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流动与互动等全球化议题,克服“碎片化”研究的缺陷。我们相信,对于海洋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海洋文明史的综合性反思,将是海交史研究中值得持续关注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这样一个学术观念不断更新及研究范式逐渐转移的时代里,以更为开放的胸怀且具前瞻的眼光办刊,才能使刊物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并获得持续的活力。前任主编及编委会专家多次呼吁扩展期数,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2018年8月,经编委会会议讨论决定,自2019年起,《海交史研究》由半年刊变更为季刊。改版后的《海交史研究》将继续以建设国际化的学术研究平台为己任,持续关注海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多学科讨论及国际交流合作,并将开设特邀专稿、专题研究、青年论坛、域外视角、学人笔谈、史料推荐、读史札记、会议综述、学术述评、书评等专栏。同时,也将尝试以学术专辑的形式,从多个学科、多重视角推进海交史专门议题的研讨,以获得更具解释力和前瞻性的学术成果。

    在改版之际,我们也殷切期待《海交史研究》能与学术界同仁携手努力,继往开来,通过开拓新领域,研讨新史料,参考新理论,探索新方法,为构建中国海洋话语体系奉献力量。

    愿与读者、作者共勉!




图片1.jpg

2019年1月1日








   




 

电话:0595-22100727   传真:0595-22118683   Email:zghjsyjh@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425号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闽ICP备18025519号-1  
中国海外交通研究会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