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主办的“回顾与前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12月7-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自征文以来,会议得到学界热烈响应与积极支持。经专家组认真评审,最终确定41篇入围论文。现将入围名单公布如下: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题目 |
1 | 陈波 |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元史研究室) | 钱选《秋江待渡图》元人题跋发覆——元末海运与浙东士人的用舍行藏 |
2 | 陈宇帆 | 厦门大学 | 泉州传统针路导航对现代灯塔知识的运用 |
3 | 韩吉绍 | 山东大学 | 《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与早期南海历史地理 |
何捷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
骆宏鹏 | 天津大学 | ||
刘彤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
5 | 洪钰琳 | 集美大学 | 清代水师将领的航海书写与海疆治理——以李增阶《外海纪要》为例 |
6 | 黄厚毅 | 南京师范大学 | “插入式锚”的技术谱系——长江流域古代舟船锚具的功能嬗变与地域适应性研究 |
7 | 黄晓星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明清册封使录所见琉球性别秩序与社会结构 |
8 | 黄泽鹏 |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 AI技术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路径初探 |
9 | 孔格飞 | 福建师范大学 | 明初海外贸易中的中琉关系——以柴山四使琉球为视角 |
李春尧 | |||
林杰晓 | |||
11 | 李鼎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地缘关系视角下近代日本对台湾与华南的航运扩张(1895-1918) |
12 | 李飞 | 深圳博物馆 | “南头”地名源流考 |
13 | 李婉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马来药典》知识史刍议 |
14 | 李昕升 | 东南大学 | 番薯、陈氏家族与《金薯传习录》 |
15 | 刘恋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1794年琉球人米精兼个段漂流朝鲜事件研究——兼论清朝贡体系下清朝与琉球、朝鲜的三方交往 |
16 | 刘书钰 | 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 | 清代冊封体制下琉球的“儒礼”政治化——以闽人后裔蔡温的思想与实践为中心 |
17 | 刘雄峰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全球文明研究中心 | 泊来与共享:跨海的神佛与中印文化交流——从“摩利支天”说起 |
18 | 潘茹红 | 闽南师范大学 | 清初中琉航海知识网络的重构—基于程顺则海洋视野的分析 |
19 | 时平 | 上海海事大学 | 郑和宝船出现的年代——永乐元年尹庆、洪保乘大福号五千料海船出使西洋 |
20 | 孙凯 | 福建师范大学 | 《犯科帐》与近代早期东亚海域社会研究:以唐馆董道武案为例 |
21 | 唐均 |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 淡巴菰游历大东亚轨迹的语文学勾勒 |
22 | 王健 |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 | “制贼”与“防夷”:百龄“借师助剿”之策 |
王绮蓉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 南越王出土乳香新考——兼论丝路药物Mastic(马思答吉)的药用历史与传播 | |
费利华 | |||
24 | 吴耿煊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 民间信仰的正统化与在地化:宋代以来泉州的通远王信仰 |
25 | 吴鹏 |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 十六至十九世纪的航海技术史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
26 | 肖彩雅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 泉州现存明代海防遗存:田野调查与深度剖析 |
熊展钊 | |||
邹飞 | |||
28 | 徐飞 | 安徽师范大学 | 僧侣、求法与文献:十一世纪东亚佛教文化的跨国交融——以高丽大觉国师义天为中心 |
29 | 薛彦乔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 泉州市航海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
30 | 杨天源 |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 清代中国外销瓷贸易的相关探讨——从沉船出水瓷器谈起 |
31 | 姚在先 |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 李泰国任海关总税务司再考 |
32 | 袁晓春 | 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 | 晚明西洋火器变革与东传朝鲜 |
33 | 张晰森 | 南开大学 | 中体与西用:晚明传统城防与西洋新式火器的融合——以崇祯朝《钦定保民四事全书》为中心 |
34 | 张晓东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论郑和下西洋的海权性质 |
35 | 章豪 | 复旦大学 | 使臣被害与元明之际对外关系重构 |
36 | 赵莉 |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 近代上海港风景外销画家周呱及其画作研究 |
37 | 赵飞宇 | 中山大学 | 傅斯年与南洋学 |
38 | 朱菁菁 | 贵州大学 | 日本《海事史研究》期刊载文的学术脉络研究(2000-2024) |
39 | 朱克宇 | 郑州大学 | 岛屿叙事中的“边缘”——以宿务为中心的中菲古代贸易史再审视 |
40 | 柴博闻 | 英国爱丁堡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 | 跨越海洋与文化:郑和航海图与波特兰型海图的对比研究 |
寿佳琦 |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
许路 |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
莫芷茵 | 牛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海洋考古研究中心 |
本次投稿论文题材新颖广博。限于会议主题与规模,部分来稿未能入选,会务组对此深表遗憾;同时,为保障学术成果的原创性与研究价值,本次会议仅接收由研究者独立完成或团队协作完成的原创性学术稿件,不受理人工智能生成的相关投稿。
会议后续通知将以电子邮件形式同步发送至与会学者,如有疑问,敬请随时与会务组联系。
联系方式:
邮箱:zghjsyjh@163.com
电话:0595-22100727 传真:0595-22100931
联系人:李文慧18993395789
肖彩雅 13788821241 陈少丰 18750253317
学术研讨会会务组
2025年11月20日
来源:《海交史研究》编辑部
编辑:王绮蓉
二审:陈少丰
三审:林 瀚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446号